为什么要以服务设计视角来推动设计赋能
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业务中擅长站在用户的角度,洞察机会并产出设计创新。但往往只是针对单一用户接触点进行剖析与设计,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地在当前触点下提升用户体验,但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闭环,因此导致设计师在主导一个设计创新项目时,即使输出了设计解决方案也很难进一步推动落地。
在设计赋能的项目中,往往要从项目全流程着手,除了核心用户外,还需要考虑各环节中不同合作方的需求,因此更需要的是贯穿各个链路,连接所有用户和涉及全方位接触点的设计实施,通过完整、顺畅、愉悦的项目链路来确保设计赋能的有力推动。而服务设计的以流程为基础、全面挖掘多触点、有效协同各利益相关者的系统性设计思维方式也更适合运用在由设计师主导的设计赋能项目中。
如何运用以服务设计视角推动设计赋能的方法,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洞见及定义设计目标。通过利用专业的方法(调研、问卷、访谈等)洞见诉求及痛点,挖掘设计机会点,并最终定义设计的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以保证设计赋能项目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第二步:梳理项目历程。结合设计目标绘制完整的项目历程图,明确项目阶段,并细分出核心环节,通过贯穿各阶段各环节,以全链路的视角保证项目的完整性和可实施性。
第三步:细分目标对象及诉求。结合项目历程图按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来划分服务的目标对象,并进一步细分对象诉求,以便从多角色的视角全面掌握目标对象的心智。这一步在设计赋能项目中至关重要,也是设计师最容易忽略的环节,不同阶段涉及到的项目合作方都应该被视作项目的目标服务对象,只有深入了解所有目标对象的诉求,才能提升设计赋能项目的接受度和项目推动的流畅性。
第四步:提出针对性方案。通过前期的准备分析,最终结合全链路多角色的多维度视角,输出体系化的设计解决方案,以保证设计赋能项目可以环环相扣,并最终顺利开展,高效落地。
整体来说,以服务设计视角推动设计赋能的方法其实就是从设计增值逐步过渡到设计驱动的体现。通过前期以设计师专业能力进行洞见及分析,探索创新机会点,实现设计增值。逐步过渡到通过全链路多角色视角,来不断推动设计驱动业务,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设计的价值。
以服务设计视角推动设计赋能的关键点
目标长远化
在设计赋能项目前期,设计目标一定要从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两个阶段进行设置,通过对长期目标的思考与定义,可以扩宽设计思维,帮助更整体更全面地去指导设计赋能,避免局限于其中一角,最终将赋能项目做成一个小创新,无法长期推动落地。同时只有定义了清晰的长期目标,才能有助于后期制定合理的项目历程图,深入挖掘目标服务对象的诉求。
对象多样化
在推动设计赋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赋能服务的对象不是单一的。往往随着项目阶段、方向的改变,目标服务对象也会发生转变。同时除了最终触达的消费者外,不同阶段涉及到的项目合作方都应该被视作项目的目标服务对象,只有深入挖掘并了解所有目标对象的诉求,才能提升设计赋能项目的接受度和项目推动的流畅性。
洞见持续化
在推动赋能项目中,需要持续化的洞见思考,才能逐渐打磨出最合理的设计解决方案。例如在图片规范设计时,只有通过对目标角色、业务、数据的不断探索与分析,才能逐步完善出不同品类、不同销售单位、不同展示类型的商品图片规范。
协调灵活化
在推动设计赋能过程中,往往很多情况是前期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强大的灵活应变能力,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并选择资源的侧重点。例如在短期内无法优化完成所有商品图片的情况下,选择业务的核心品与热销品重点优化,以此保证图片优化可以为业务带来更多的转化,从而获得业务方更大的支持与认可。
设计赋能,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间
在一个产品发展的初期或快速成长过程中,更注重的是产品功能和业务策略的高速式发展,设计师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协同业务,即使在该阶段有一些创新机会点,往往也会因为资源、时间等各种现状最终导致搁浅,很难最大程度地发挥设计价值。因此设计赋能一般是会在产品成长到一定阶段、形成一定规模达到稳定时才最容易被推动。但往往正是因为在发展稳定的阶段,产品和业务都开始将重心放在产品体验上,就使得设计师更多时候在该阶段仍然作为协同者,而不是设计的驱动者。
因此设计赋能其实就是需要设计师在产品的任何阶段,都要以设计师独特且专业的视角去洞见机会点,形成设计创新方案,并利用灵活巧妙的方式去全力推动落地。既然这个设计方案是必然会发生的,只不过可能是落地在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那么设计师赋能的价值就是让这个方案的实现阶段提前,更早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对于设计赋能来说,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间。